软通动力研究报告:华为系人形机器人公司

来源:安博棋牌    发布时间:2025-04-28 12:50:27

  

软通动力研究报告:华为系人形机器人公司

  软通动力于 2005 年成立于北京,为客户提供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计算产品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 能源与智算服务以及国际化服务,拥有软硬全栈的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软通动力 2023 年报显 示,公司员工近 90000 人,在通讯设备、互联网服务、高科技与制造、金融等 10 余个重要行业服务 超过 1100 家国内外客户,其中超过 230 家客户为世界 500 强或中国 500 强企业,主要客户包括华 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中国银行等行业头部企业。

  软通动力的发展历史可分为五个阶段: 2005~2007 年:创业期。2001 年 10 月,公司前身软通科技成立;2005 年 11 月,境外上市主体软通 开曼在中国境内设立全资子公司软通动力有限责任公司,以软件外包服务切入市场。通过为国内外 公司可以提供软件测试和开发服务,逐步积累行业经验和客户资源,并通过融资引入了一系列国际知名 机构投资的人。 2008~2012 年:扩展期。软通动力开始开拓国际业务,通过并购及业务合作,逐步拓展日韩、欧美市 场。2010 年 12 月,软通开曼登陆纽交所,证券简称为 ISS.N,国际市场影响力逐步提升。 2013~2017 年:聚焦期。2014 年,受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和长期资金市场发展影响,加之维持境外上市 成本比较高且较不便利,软通开曼决定私有化,以回归中国境内上市。但公司几次借壳重组均以失败 告终。2013 年 1 月,软通动力与华为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软通动力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软通动力持股 75%,华为持股 25%,双方绑定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强化了软通动力在中国 IT 服 务市场的竞争优势。 2018~2021 年:变革期。在新基建建设规划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各行业均在进行数字化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 的背景下,软通动力推出了“数字软通”新战略,旨在全方面提升数字服务能力,抓住新基建、信创行业 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机遇,积极开发数字化服务新模式。通过实施“数字软通”战略,软通 动力对咨询服务、云智能服务和 IT 基础设施服务进行梳理,推出了软通咨询、软通金科等子品牌。 2022 年至今:战略升级期。2022 年 3 月 15 日,软通动力登陆创业板(股票代码:301236.SZ),在 A 股成功上市。2024 年,软通动力完成对同方计算机和同方国际的并购,强力构建计算产品与数字 基础设施业务板块,成为全栈算力服务提供商。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利于公司稳健经营。软通动力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刘天文。截至 2024 年三 季报,刘天文持有公司股份 2.26 亿股,持股票比例为 23.75%,公司股权结构相对集中。

  软通动力构建了“四大业务”增长战略。分业务来看,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包括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计算 产品与数字基础设施服务、数字能源与智算服务和国际化业务四大板块。其中,软件与数字技术服 务包括咨询与解决方案、数字技术服务和通用技术服务。根据 2023 年财务数据,软件与数字技术服 务营收占比超过 90%,是公司最主体业务。其中,通用技术服务营收占比 44.09%、数字技术服务营 收占比 39.98%、咨询解决方案营收占比 7.50%。

  2024 年 2 月,公司完成对同方计算机的并购,强力构建计算产品与数字基础设施新的业务增长板块, 该板块包括计算产品、智能电子、基础软件和数字基础设施与系统集成业务;同时,公司将数字能 源与智算服务作为新兴业务进行长期布局,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2024 年上半年,公司软硬一体战 略驱动业务规模大幅度增长,实现营业收入 125.26 亿元,同比大增 45.98%。其中计算产品与数字基础 设施业务实现盈利收入 39.10亿元,占比 31.22%;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实现盈利收入 85.13亿元,占比 67.97%, 数字能源与智算服务实现盈利收入 0.96 亿元,占比 0.76%。

  软通动力业务包含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计算产品与数字基础设施服务、数字能源与智算服务以及 国际业务四大业务板块: 1) 软件与数字技术服务:该业务为公司基本盘业务,2017-2023 年营收占比均超过 90%。公司以咨 询为牵引,持续提升行业解决方案和数字技术服务能力。该业务包括咨询与解决方案、数字技术 服务和通用技术服务。其中通用技术服务的收入占比自 2017 年以来呈现年年在下降态势,而数字 技术服务收入占比则逐年上升。数字技术服务又包含云智能、工业互联网和企业管理软件业务, 软通动力是领先的云解决方案与技术服务商,全面构建 AI 全栈产品与服务体系,公司 AI 及大 模型的智能云生态不断壮大,是盘古大模型首批合作伙伴、昇腾 AI 大模型联合创新伙伴、微软 大模型的较早接入应用开发者、百度文心一言、文心千帆大模型生态合作伙伴、阿里通义千问首 批产业战略合作伙伴。此外,公司与腾讯云联合打造大模型、数据库等产品和在线教育行业标杆 案例,与字节火山引擎保持战略协同,也紧跟运营商科学技术创新战略布局,加入中国移动“AI+”产 业联盟,参与了中国电信 AI 公司星辰大模型一体机产品研制交付。 2) 计算产品与数字基础设施服务:公司基于自有鲲鹏&昇腾原生开发能力、开源软件的产品研制能 力,围绕算力基础设施、AI 等全方面推进产品技术的创新突破,形成了包括计算产品、基础软件、 数字基础设施与集成服务的产品矩阵和全栈服务能力,向个人消费的人提供智能电子科技类产品的同时 也面向全球厂商开展计算机 ODM 业务。2024H1 该业务实现盈利收入 39.10 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 达到 31.22%。公司旗下软通计算(同方计算机)PC 终端业务产品支持业内所有主流技术平台, 在企业级业务方面则是华为鲲鹏&昇腾整机合作伙伴。公司全资子公司智通国际是全球领先的计 算机设备供应商之一,面向个人用户推出自有品牌“机械革命”,ODM 业务具备完整的 X86 平台 产品全链条生产销售体系,与 NVIDIA、AMD、Intel、京东方、天马、长江存储等国内外优质供 应链达成战略合作,核心零部件供应链能力强大。此外,公司坚定持续投入基础软件产品研制和 技术能力构建,具备开源鸿蒙、开源欧拉、开源高斯等基础软件的产品研制和产业化服务能力。 3) 数字能源与智算服务:该业务是公司的新兴业务,围绕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智能基础设施建 设的战略布局,与地方政府和产业生态深化合作,为以电力为主的能源公司可以提供发电数字化、数 字电网和综合能源服务,在算力服务市场提供智算中心的投建运一体化服务、算力租赁服务和 APP 服务。2024H1 该业务实现盈利收入 0.96 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的 0.76%。 4) 国际业务:公司正在加快海外运营体系建设,推动“服务交付+硬件产品”全球化。2024 年公司稳 步推进北美和日本业务,不断加快东南亚和中东市场的业务布局及开拓。

  软通动力为四大领域以及多个新兴领域提供技术服务。软通动力为 ICT、互联网与运营商、金融科 技、高科技与制造四大领域,以及数字能源、快消品与零售等行业提供咨询与数字技术服务、算力 基础设施和系统运营运维服务,赋能多个行业智能化转型。公司是华为及其主要生态公司的核心供 应商之一,连续十余年保持华为软件服务供应商 TOP2 地位;也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抖音、京 东等互联网头部企业的核心信息技术服务和计算产品供应商之一,是三大运营商的重要合作伙伴; 公司旗下金融服务子品牌软通金科深耕金融科技行业,服务 140+家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 区银行,大型保险公司覆盖率达到 60%,帮助金融行业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此外,公司在智能终 端和智能汽车领域持续发力,与该领域重点公司和头部厂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持续开发 能源、零售、大健康、教育、公共服务等新兴领域业务。

  华为鸿蒙系统(HUAWEI HarmonyOS)是华为公司发布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定位为全 场景智慧生态平台,可将人、设备、场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汽车、家居、手机、平板、可穿戴 设备等所有设备相互连通。2019 年 8 月 9 日,华为在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对外发布操作系统 鸿蒙 OS。2020 年,华为鸿蒙系统升级至华为鸿蒙系统 2.0 版本,即 HarmonyOS 2.0。与此同时,鸿 蒙系统的版本分成了商业版本(HarmonyOS)和开源版本(OpenHarmony)。

  2020 年 6 月,华为、阿里、腾讯、百度、浪潮、360 等十家互联网公司共同发起组建开放原子开源 基金会,华为将 HarmonyOS 的基础功能打包为“OpenHarmony”,并将该项目捐赠给了开放原子开源 基金会。OpenHarmony 是鸿蒙底层的内核系统,集成 Linux 内核和 LiteOS,具备底层通信能力,是 开源版本;HarmonyOS 和 2023 年 8 月发布的 HarmonyOS NEXT 均为闭源版本,前者是基于 OpenHarmony 和安卓(AOSP)打造的手机系统,包含 UI 界面,可以兼容安卓应用;后者则是在 HarmonyOS 基础上抛弃 Linux 内核以及安卓开放源代码项目(AOSP)等代码的首个大版本,仅支持 鸿蒙内核和鸿蒙系统的应用,不再兼容安卓应用,即“纯血”鸿蒙。

  生态圈成熟与否是操作系统能否生存下来的决定性因素。OpenHarmony 发布后,芯片、家电、互联 网、安防摄像头、通信以及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等早期开发者开始大批量加入鸿蒙的开发生态中。 一般而言,生态分为硬件生态和软件生态。硬件生态在下,为应用提供 API 和 SPK 的软件生态在上, 因此也称硬件生态为南向,软件生态为北向。在生态搭建的过程中,应先搭建南向,再搭建北向。 南向生态中最重要的包含芯片厂商、硬件开发商、软件开发商和终端设备厂商四类主要参与者。2022 年, 鸿蒙的硬件生态策略已经升级为“1+8+N”,其中“1”代表智能手机,是整个生态系统的核心入口;“8” 代表华为自主研发的八大硬件设备,包括车机、音箱、耳机、手表/手环、平板、大屏、PC 和 AR/VR; “N”代表基于 HarmonyOS NEXT 的各类智能硬件和物联网设备。

  对于判断生态圈是否成熟的标志,华为提出了 16%的分水岭。只有市占率超过 16%,鸿蒙操作系统 才能线 系列上市,华为终端业务迎来强势反弹。2023 年四季 度,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1,040 万台,同比增长 47%,市场占有率达到 14%,排名第四。根据 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2024 年第一季度,华为 HarmonyOS 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提升至 17%,首 次超过苹果 iOS 系统的份额,成功跨越了 16%的市占率“生死线”。

  美国制裁升级,搭载鸿蒙系统的 PC 产品有望成为发展重点。2024 年 5 月,据彭博社等海外媒体报 道,美国政府进一步收紧对华为的出口限制,撤销了美国芯片企业高通和英特尔公司向华为出售半 导体的许可证,影响华为手机和电脑芯片供应,对华制裁进一步升级。2024 年 9 月,华为常务董事、 终端 BG 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由于美国制裁升级, 华为当时发布的 PC 产品将是最后一批搭载 Windows 系统的笔记本电脑,后续将会有鸿蒙系统的 PC 产品。在政府 PC 采购将第一先考虑国产处理器(CPU)和操作系统的背景下,我们大家都认为鸿蒙 PC 有望成为 2025 年鸿蒙生态的关注和发展重点,下游需求有望迎来扩张。而且,在 PC 产品的加持下, 鸿蒙才能够形成“手机+平板+PC”的生态链闭环。 信创政策出台拉动国产 PC 出货量抬升,鸿蒙 PC 需求有望增加。2023 年起,我国 PC 市场经历了 较大转变,国内厂商的出货量排名逐渐靠前。根据 Canalys 数据,2024 年第三季度,受经济环境偏 弱的影响,中小企业和大规模的公司的 PC 需求均较为疲软,商用市场面临挑战,2024Q3 出货量下跌 7%; 但政府部门 PC 采购出现增长,在政府和教育领域支出复苏的推动下,增速达 3%。我们大家都认为政府和 教育领域 PC 需求的抬升主要受益于信创政策的出台。2024 年 3 月 11 日,中央政府采购中心发布了 《关于优先采购国产 CPU 及操作系统的通知》。该政策的出台不仅标志着我国信创产品采购的加速, 也预示着国产技术自主化的深入。根据 Canalys 数据,2023 年中国政府及教育部门的 PC 采购量为 272 万台,占全国出货量的 6%。其中绝大多数依赖于 Intel 和 AMD 的解决方案。信创政策的落地有 望为国产 CPU 和操作系统提供较大的增长空间,政府部门已将近 85%的采购需求转向以联想、华为 为首的国产品牌。

  软通动力是华为深度协同合作伙伴。2012 年,双方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其中软通动力持 有合资公司 75%股权,华为持股 25%。2017 年 8 月 28 日,软通动力与华为云正式签署“同舟共济” 合作协议,开启了双方深度协同的战略合作。2019 年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发布后,软通动力深度参与 其中。2022 年 3 月,软通动力设立鸿湖万联(江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主营智能物联网操作系统 研发和产业化服务;4 月 15 日,公司子公司鸿湖万联与华为签署 OpenHarmony 生态使能合作协议, 成为华为首批 OpenHarmony 生态使能伙伴。2023 年 5 月,华为公司旗下的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 成为鸿湖万联股东,持股票比例 5.26%,体现了华为对鸿湖万联的认可和支持。

  在 OpenHarmony 成员单位中,鸿湖万联属于 A 类捐赠人。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OpenHarmony 社区贡献者累计超过 8190 名,共 63 家成员单位。2024 年,共建单位已为 OpenHarmony 贡献共计超 1556 万行代码,覆盖 28 个子系统中的 87 个需求。其中,软通动力贡献了超过 16.1 万行代码,在 2024 年共建单位代码贡献量中排名第五。

  鸿湖万联全面承接软通动力 OpenHarmony 战略,深耕 OpenHarmony 领域。鸿湖万联聚焦垂直行 业领域,为不一样的行业客户提供 OpenHarmony 产品全栈服务及解决方案。2022 年 7 月,鸿湖万联基于 OpenHarmony 开源操作系统自主研发了面向万物互联的全域智能操作系统 SwanLinkOS,并推出了 SwanLink 商显发行版和交通发行版,这是业内首款面向商显和交通行业的富设备发行版。 SwanLinkOS 能够全面支持多行业、多领域通用及专业物联网智能终端,提供应用开发、设备开发等 一站式服务平台。公司以商显作为行业突破口,将 SwanLinkOS 落地应用辐射至交通、媒体、广告、 金融、教育等多个行业。2022 年 9 月,鸿湖万联基于 SwanLinkOS 商显软件发行版的“鸿湖品冠智慧 数字哨兵”在无锡成功商用,这是 OpenHarmony 操作系统实现商用落地的最快实践之一。

  软通动力收购同方计算机,开启软硬一体战略。2023 年 11 月 9 日,软通动力发布了重要的公告,计划以现 金方式对全资子公司软通计算进行增资,并以软通智算作为意向受让方,通过公开挂牌方式受让同 方股份持有的同方计算机 100%股权、同方国际 100%股权和成都智慧 51%股权。2023 年 12 月 28 日,同方股份与软通动力签署了《产权交易合同》;2024 年 2 月,软通动力正式完成收购。 软通计算(同方计算机)业务主要包含 PC 终端业务和企业级业务。PC 终端业务产品支持业内所有 主流技术平台,包含 Intel、AMD、鲲鹏、昇腾、飞腾、龙芯、兆芯、海光、申威等 CPU 技术路线以 及微软、麒麟、统信、方德等操作系统,产品机型覆盖台式机、一体机、笔记本、瘦客户机、多媒 体、平板等全品类终端机型,全面满足党、政、军、教、企业和事业单位及个人消费用户日常与专业应 用的需求;企业级业务专注于服务器和存储等数据中心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业务涵盖 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AI、国产信息安全四大领域,推出了业界领先的 AI 服务器,以及用于大 数据存储的相关存储产品。 智通国际(同方国际)自 2010 年成立以来,已发展为全球领先的计算机设备供应商之一。公司业务 包括两大板块:自有品牌“机械革命”,以及计算机 ODM 业务。前者是智通国际面向个人用户推出的 品牌,旨在为游戏爱好者和创意工作者提供“精品爆款”的高性能电竞终端和算力工具;ODM 业务具 备完整的 X86 平台产品全球研发、设计、制造、运营、销售与服务体系。智通国际与 NVIDIA、AMD、 Intel 等一流科技公司和京东方、天马、长江存储等国内优质供应链达成战略合作,将先进的关键设 备及技术第一时间应用于机械革命产品中。截至 2024 年 6 月,智通国际已成长为 NVIDIA 全球核心 伙伴、GEFORCE 产品全球第四大客户,也是中国大陆仅有的两家授权 ODM 之一。

  软通动力收购同方计算机能够进一步丰富其在计算机硬件及整机能力方面的布局,充分的发挥同方计 算机在硬件制造层面的技术优势和能力,与软通动力的软件开发能力共融互联,打造软硬一体化的 智算方案。 2024 年前三季度,软通动力旗下机械革命 PC 销量同比大幅度增长。2024 年,机械革命品牌销量表现 较好,1-10 月的销量已经突破 100 万台,超过了 2023 年全年的销量,品牌市占率也在不断的提高。 2024 年 2 季度,机械革命品牌出货量达到 74.2 万台,同比大幅度增长 86%。2 季度市占率达到 8%, 在中国市场中排名第四;2024 年 3 季度,机械革命品牌市占率逐步提升。根据 Canalys 数据,2024 年第三季度,在机械革命品牌游戏本的拉动下,软通动力台式机和笔记本出货量大幅度增长,增速达 到 123%,市场占有率达到 10%,仅次于联想,排名第二。

  鸿湖万联联合软通计算推出搭载天鸿操作系统的开源鸿蒙 AI PC,智通国际也推出旗下 AI PC 产品。 2024 年 9 月,鸿湖万联在首届 H•I³ AI 探索峰会上发布 SwanLinkOS 5(天鸿操作系统),并联合软 通计算(同方计算机)推出搭载 SwanLinkOS 5 的开源鸿蒙 AI PC 和智能交互平板等新一代智能产 品。SwanLinkOS 5 是基于 OpenHarmony 4.1.1 Release 版本,全面集成了相互连通、4G/5G 数据与语 音支持、多屏同显/异显、异芯片架构支持等功能,全方面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鸿湖万联已经与软通计算(同 方计算机)和广闻科学技术合作,积极开展 SwanLinkOS 5 商用测试。 2024 年 7 月,智通国际推出旗下 AI PC 产品——机械革命翼龙 15 AI 长续航版本、耀世 16/15 系列 AI 臻享版。作为华为首批 HarmonyOS Connect(鸿蒙智联)的服务商,软通动力在 AI PC 的开发中 沿用了鸿蒙关于生成式 AI 的技术标准。

  EulerOS 是华为自主研发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以 Linux 稳定系统内核为基础,支持服务器、云计算、 边缘计算、嵌入式等应用场景,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从传统 IT 基础设施到云计算服务的需求。EulerOS 支 持鲲鹏处理器和容器虚拟化技术,是一个面向企业级的通用服务器架构平台。

  2019 年 12 月,华为作为创始企业发起了 openEuler 开源社区,并将 EulerOS 相关的能力贡献到 openEuler 社区,EulerOS 后续演进基于 openEuler 进行。openEuler 作为操作系统发行版平台,每两 年推出一个 LTS 版本,该版本为企业级用户更好的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openEuler 同时也是 技术孵化器,通过每半年发行一次的创新版,快速集成 openEuler 及其他社区的最新技术成果,将社 区验证成熟的特性逐步回合到发行版中。根据《openEuler 24.09 技术白皮书》,openEuler已支持X86、 ARM、SW64、RISC-V、LoongArch 多处理器架构及 PowerPC 芯片架构,持续完善多样性生态算力 体验。

  openEuler 版本更新历程: 2020 年 3 月 30 日,openEuler 20.03 LTS(Long Term Support,长生命周期支持)版本正式对外发布,为 企业级用户更好的提供了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操作系统。 2020 年 9 月 30 日,首个 openEuler 20.09 创新版发布,在 openEuler 社区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 意义。该版本在进程调度、内存管理、网络等方面做了创新优化,明显提升了系统性能和安全性, 并扩展了 openEuler 的应用场景。 2021 年 3 月 31 日,openEuler 21.03 内核创新版发布。该版本采用全新的 5.10 内核,深度优化调度、 IO、内存管理等功能,支持更多桌面环境,并提供 Arm64、X86、RISC-V 等更多算力支持。 2021 年 9 月 30 日,openEuler 21.09 创新版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欧拉正式升级面向数字基础设施的开源系 统后的第一个社区创新版本。 2022 年 3 月 30 日,基于统一的 5.10 内核,发布面向服务器、云计算、边缘计算、嵌入式的全场景 openEuler 22.03 LTS 版本,聚焦算力释放,持续提升资源利用率,打造全场景协同的数字基础设施 操作系统。该版本融合了之前三个 openEuler 创新版中经过商业验证的创新特性,共新增代码 2300 万行。 2022 年 9 月 30 日,openEuler 22.09 创新版本发布,持续补齐全场景的支持。 2022 年 12 月 30 日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openEuler 22.03 LTS SP1-SP4 版本陆续发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业 务无感迁移,场景化竞争力特性增强,为服务器、云原生、边缘计算和嵌入式场景持续提供更多新 特性和功能拓展,服务更多领域和用户。2023 年 3 月 30 日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三个 openEule 创 新版本陆续发布。

  CentOS 停服加速服务器操作系统国产替代趋势。2020 年底,红帽公告称 CentOS Linux 系列将不再 更新维护。CentOS Linux8 系列更新将在 2021 年 12 月结束,CentOS Linux7 系列更新也将在 2024 年 6 月底结束。由于 CentOS 拥有成熟且庞大的生态系统,8 系列和 7 系列停服会导致国内大量基于 CentOS 二次开发和适配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云平台等受到重大影响。以 CentOS 为源头 的下游开源社区和操作系统厂商也面临技术没办法继续演进的问题。服务器操作系统国产化替代市场 潜力较大。 调研显示,有 36%的用户有意愿选择迁移至欧拉操作系统。根据中国信通院 2023 年面向用户群体 的调研结果,在 CentOS 停服的背景下,大量服务器操作系统用户已经开启了国产替换的考量或计 划。其中,有意愿且已进行试点和已制定计划的人数超过半数,占比 72%;且近半数调查人表示有 意愿在一年内迁移至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在国产化操作系统的选择上,意愿迁移至欧拉操作系统 的比例为 36%,在国产服务器操作系统中排名第四。在迁移意愿选择方面,用户往往会选择多个品 牌操作系统。对用户而言,迁移过程中选择双品牌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相对来说更加可靠,能够得到更多 技术上的支持资源,提高故障排查和问题解决的效率,防止风险集中,降低对单一厂商的依赖性。 欧拉服务器操作系统品牌知名度、可信度较高,受到用户信赖。不相同的领域对服务器操作系统的侧重 点不同,稳定、安全、兼容性是最重要的因素,服务商品牌也是重要考虑因素。中国信通院 2023 年 调查多个方面数据显示,63%的用户关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稳定性,45%的用户关注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例如以信息安全为重点的政务、金融等行业;47%的用户看重产品的兼容性,39%的用户更看重操作 系统的高性能,例如电信、互联网等行业。在更加看重服务商品牌的领域,欧拉服务器操作系统因 发展较早、品牌可信度较高,更受用户信赖。

  华为常务董事汪涛表示,2022 年 openEuler 商业累计装机部署数量达到 300 万套,在中国服务器操 作系统新增市场占有率中占比超过 25%,跨越生态拐点;2023 年 openEuler 累计装机量超过 610 万套, 在中国新增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装机占比达到36.8%,超过CentOS/红帽的20.7%、Windows的19.3%、 Ubuntu/Debian 的 10.1%,成长为首个国产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根据 2024 年操作系统大 会暨 openEuler Summit 上发布的数据,2024 年 openEuler 新增服务器操作系统市场占有率已突破 50%, 新增装机量突破 500 万套,五年累计装机量超过 1000 万套。 2023 年,在各个关键行业的占比中,政府领域占比超 70%、电信行业占比超 70%、金融行业占比超 50%、能源和电力行业占比都超过了 40%。openEuler 系操作系统已经成长为我国 IT 基础设施的重 要基石。

  软通动力基于 open Euler 自主研发了天鹤操作系统(iSoftStone Enterprise OS,简称 ISSEOS),该系 统是自主可控的企业级 Linux 操作系统,支持鲲鹏、海光、飞腾等多种处理器,同时也支持 SM2、 SM3、SM4 等多种国密算法,具备高性能、高运维、高兼容以及高可靠等增强特性,适用于数据库、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能够为各行业客户提供高效、稳定、专业的技术上的支持和服 务。 2024 年 11 月,openEuler 社区在北京举办了 openEuler Summit2024,软通动力作为 openEuler 社区的 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在会上发布了基于 openEuler 24.03 LTS 版本的商业发行版——天鹤 OS V24。 该操作系统支持 X86、Arm 等主流 CPU 架构,具备热补丁等高阶运维能力,可通过与软通天鹤管理 平台结合实现大规模统一管理,为云计算、金融、工业制造等应用场景提供完善、高效、安全的解 决方案。同时,软通天鹤可与软通计算(同方计算机)硬件进行整合,用于虚拟化、数据库等一体 机场景。

  2019 年 5 月,华为推出 GaussDB 数据库。GaussDB 数据库是华为自主创新研发的分布式关系型数 据库,该产品具备企业级复杂事务混合负载能力,同时支持分布式事务,具备高性能、高可用、高 扩展、高安全性等优势,能够为公司可以提供功能全面、性能优越的企业级数据库服务。

  2019 年 9 月 19 日,在第四届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宣布开源数据库操作系统 Gauss,开源后命名 为 openGauss。2020 年 6 月,openGauss 正式开源。开源以来,openGauss 累计装机量已超越 10 万 台,其中 2024 年的装机量预估达到 4.3 万台;openGauss 社区拥有 850 余家社区企业成员,7600 多 名贡献者,并在整个世界范围内 1623 个城市有累计超过 360 万的下载量,华为之外的贡献者的总贡献 量占比达到 54%。

  openGauss 社区理事长熊伟表示,在 2024 年线下集中式关系型数据库的新增市场占有率中,openGauss 系列占比再创新高,达到 30.2%,在国内关系型数据库市场超过国外数据库产品,主要使用在在电信、 金融、医疗等行业,生态发展进入快速地增长时期。该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在 123 家关系型数据库中,有 35 家数据库厂家是基于 openGauss 开源数据库构筑自己的商用发行版,占比达到 28.5%,超过 MySQL 和 PG,成为三个开源技术路线之首。其中,商业发行版 2024 年从 10 家增长到 15 家,增速达到 50%; 企业自用版从 4 家增长到 20 家。多个行业的头部企业核心业务都替换成了 openGauss 系数据库。

  软通动力基于 openGauss内核自主研发了天鹤数据库(iSoftStone Enterprise Database,简称 ISSEDB), 该数据库支持 Intel、鲲鹏等多种处理器,具备高性能、高可用、高兼容、自动化运维等特点,数据 复制工具能够打造数据库迁移、容灾、备份等产品解决方案,获得 oGSP(openGauss Service Partner) 认证,具备提供 openGauss 对外服务能力。

  人形机器人大势所趋。当地时间 2025 年 1 月 7 日-10 日,全球科学技术盛会 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国际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展览会)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举行。本届 CES 主题为“Dive in”, 意为“AI 在端侧的创新应用逐步深化”。在此背景下,具身智能成为本届 CES 的关注焦点,多家人形 机器人厂商参展。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 CES 上的演讲大部分围绕英伟达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最新技 术生态平台及发展的新趋势展开,强调“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前沿是物理 AI”,并预测“通用人形机器人的 ChatGPT 时刻马上就要来临”,表明其对 AI 时代人形机器人发展的看好。 人形机器人尚未形成统一的底层架构。根据宇树科技 CEO 王兴兴与周天财经的交流,目前尚未形成 统一的人形机器人通用模型架构,技术路线相对多变。常见的路线)机器人使用大语言多 模态模型,结合底层操作运动集,通过大语言模型调用运动集,从而让机器人达成目标。这是最常 见的技术路线)通过人为采集的大量数据训练机器人,使得机器人完成某些特定动作,这是更加 端到端的训练方法。然而,限制性的动作能力不足以使得人形机器人产业落地,仍需要形成机器人 底层的通用模型架构,使机器人能够无缝切换动作或适应不一样行业。 底层模型的缺失会影响机器人的泛化能力和响应速度。与非具身智能不同,具身智能需要实际部署 到真实环境中才能够采集数据。但目前探索真实环境的成本高昂,且具身智能训练需要海量数据。 以谷歌 RT 系列机器人为例,其在单一的训练场景中执行任务的成功率很高,但进入到不熟悉的环 境中,RT-1 执行任务的成功率就会一下子就下降;RT-2 将互联网视频作为辅助训练数据,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提 升了模型的泛化能力,但当数据采集场景中的训练条件出现较大变化时,RT-2 就无法执行相应动作。

  NVIDIA Cosmos 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开发训练。英伟达 CEO 黄仁勋在本届 CES 上宣布英伟达正式 推出用于合成运动生成的 NVIDIA Isaac GR00T Blueprint,该 Blueprint 可帮助开发者生成海量的合 成运动数据,以便通过模仿学习来训练人形机器人。 通过 GR00T-Teleop 工作流,用户都能够借助 Apple Vision Pro 在数字孪生环境中捕捉人类动作。这些 人类动作会被记录下来作为金标准,并在仿真环境中由机器人模仿学习。然后,GR00T-Mimic 工作 流会将捕捉到的人类示范扩展成更大的合成运动数据集;最后,基于 NVIDIA Omniverse 和 NVIDIA Cosmos 平台构建的 GR00T-Gen 工作流,通过域随机化和 3D 提升技术,指数级扩增该数据集。之 后,该数据集可作为机器人策略输入,在 NVIDIA Isaac Lab 中教会机器人如何在环境中高效安全地 移动和互动。

  在本届 CES 上,英伟达还发布了全新基础模型——NVIDIA Cosmos。该平台拥有一系列开放的预训 练世界基础模型,旨在生成具有物理感知的视频和物理 AI 开发所需的世界状态。Cosmos 平台包含 自回归模型和扩散模型,拥有各种模型尺寸,适用于多种数据输入格式。上述模型基于 1800 万亿个 数据单元进行训练,这中间还包括 200 万小时的无人驾驶、机器人、无人机拍摄的视频以及合成数据。 Cosmos可与Omniverse相结合,对机器人进行快速大量训练。除了能够生成大型数据集以外,Cosmos 还可以将图像从 3D 扩展到真实场景,以缩小仿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Cosmos 平台能够与英伟达 Omniverse 平台相结合,使得机器人在 Omniverse 环境中进行虚拟现实训练。Omniverse 是用于构建 3D 应用程序和服务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和微服务开发平台,可以为机器人创造一个虚拟世界(实际 上是现实世界的数字孪生(digital twin))。Omniverse 遵循物理规律,机器人在该平台上无法分辨 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别,开发者就能够在该平台上为机器人创造大量学习场景。当机器人学会 如何在 Omniverse 中达成目标后,再将机器人大脑转移到真实机器人中,如果虚拟到现实(SIM-toreal gap,即仿真环境与真实环境之间的差异)的差距足够小,机器人就无法察觉差别,从而顺利完 成任务。除此之外,开发的人能在 Omniverse 中创建多个不同的多元宇宙,让机器人以不同的方式 并行学习,从而快速缩短机器人的训练时间。

  华为自 2017 年起开始机器人的商用探索。2017 年 11 月,华为 Wireless X Labs 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 与软银签署了联网机器人领域相关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双方基于 5G 无线网络技术、软银箱 式自主移动机器人 Cube 和 Kibako,共同实现基于 5G 技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大多数都用在服务性的咨 询解答。

  2022 年,华为开始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2022 年 4 月,华为与达闼机器人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展 机器人应用领域技术攻关、行业应用等创新合作,促进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其中,华为 可以在昇腾 AI 基础软硬件平台、欧拉操作系统等与达闼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全方面开展云、边、端深入 合作,并依托AI计算中心和训推一体的人工智能融合赋能平台,双方联合开展机器人技术攻 关、解决方案创新、市场推广,共同为各行业提供机器人智能服务、赋能智慧城市产业。 2023 年 6 月,华为成立全资子公司东莞极目机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目机器”),注册资本 8.7 亿 元,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2024 年,华为对极目机器增资 30.2 亿元,使其注册资本增至 38.9 亿元。

  2024 年 3 月,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与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 动“夸父人形机器人本体+盘古大模型”深层次地融合,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家庭、工业等高价值场景的产业 化落地,建设“人形机器人+”开放生态平台。夸父(Kuavo)是乐聚机器人在 2023 年 12 月发布的中 国首款面向家庭场景的人形机器人,也是中国国内首款可跳跃、可适应多地形行走的开源鸿蒙人形 机器人。夸父人形机器人与开源鸿蒙系统深层次地融合,在安全性和长远发展方面更具优势;并且,由 于开源鸿蒙具备与外部传感设备数据互联和多设备连接的特性,人形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和工作效率 有望逐步提升。2024 年 6 月,双方在华为云开发者大会(HDC2024)上公布了阶段性合作成果, 搭载盘古大模型的夸父人形机器人已实现小样本下的泛化操作,并在工业、家庭场景中开展测试与 场景验证。例如,在特种制造场景下,华为云与乐聚团队深入亨通集团线缆车间调研后,针对操作 环境和工序中的常见痛点,明确了将扫码包装、物流搬运以及沾锡工序等典型场景作为夸父人形机 器人关键技术指标的验证依据;在家庭场景下,夸父人形机器人能与智能家居设备联动,完成炒 菜、扫地等常见家务。

  2024 年 11 月 15 日,华为与深圳前海合作区管理局共同合作建立的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 创新中心宣布正式运营,并与具身智能领域的 16 家企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根据《科创板日报》报 道,该创新中心将整合华为 2012 先进制造实验室、华为云 EI 产品部、2012 伦敦研究所、2012 德国 慕尼黑研究所等各部门具身智能相关能力,聚合华为具身智能产业核心资源,建设具身智能基础实 验室和技术策源地。同时将依托华为的软硬件生态伙伴、应用生态伙伴和开发者资源优势,打造全 球具身智能产品技术交易期间平台,提供一站式具身智能服务产品交易采购和技术服务,构建具身 智能产业生态服务系统。

  华为旗下盘古系列 AI 大模型于 2024 年 6 月发布全新 5.0 版本。该版本包括十亿级、百亿级、千亿 级、万亿级等不同参数规模,为用户更好的提供 NLP、CV、多模态、预测和科学计算 5 大基础大模型。大 模型多模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全面赋能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工业设计、建筑规划设计等多个领 域。

  其中,在具身智能应用领域,华为开发了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大模型多模态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 升增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表现,可以使机器人完成 10 步以上的复杂任务规划,并在任务完成过程 中实现多场景泛化和多任务处理。盘古具身智能大模型还可以生成机器人所需要的多模态数据,使 得机器人能够提前训练和学习各种复杂场景。

  2024 年 12 月 31 日,软通动力、智元机器人等共同设立江苏软通天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其中, 软通动力直接持股票比例为 65%,智元机器人持股 5%。根据《科创板日报》报道,此次合作的目的是 让软通天擎机器人进入工厂,一方面通过工业数据的真实数据采集,构建面向工业的垂域大模型; 另一方面是实现工业场景的用工替代落地。 软通动力将人形机器人作为重要战略方向。通过在机器人 OS、硬件研发、多模态大模型、行业模型 等领域的积累,构建了机器人具身智能的关键技术体系,并成立了机器人研究院,组建科研团队, 持续攻关人形机器人核心软硬件,全面整合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优势能力,推动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发 展,并迈向工业、家庭等线 月,软通动力就与智元机器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通用机器人产品创新和场景示 范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面向交互服务、柔性智造、特种作业、科研教育和数据采集等多元化应用 场景,加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2024 年 9 月,软通动力与北京理工华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 成立软通天汇特种人形机器人实验室。双方将通过创新产品研究开发与场景应用示范,打造高性能、高 智能特种人形机器人。在机器人实验室的签约和揭牌仪式上,软通动力与理工华汇共同发布了首款 特种人形机器人概念机,该款机器人将专注于应急救援、消防等核心领域应用。在后续合作中,双 方将从整机关节配置、半结构化环境快速通行、交互适应平衡三方面构建机器人本体技术体系,支 撑具有感知决策、学习与适应能力的特种机器人高智能操作系统,提升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的感 知、运动、并行任务、自我决策等能力的建设,加快终端产品研制。 2025 年 1 月 16 日,软通天擎机器人公司发布了旗下首款交互与教育双足机器人天鹤 C1,定位科研 教育和交互服务场景。天鹤 C1 基于首创自主研发的星云具身智能计算平台,采用算法定义硬件的 模块化技术架构,提供丰富的原子动作算法库,支持多种大模型接入,能够在交互服务与科研教育 场景与生态伙伴共同打造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天鹤 C1 身高 130cm,重量 32kg,拥有 29 个自由度,搭载多模态感知能力和端到端神经网络算法, 具备稳定可靠的运动与人机交互能力。天鹤 C1 搭载软通动力自主研发的天璇大模型,能够凭借 SLAM 技术与运控算法,迅速构建所处空间的地图,智能规划最优行动路线,并灵活绕过障碍。基 于天璇大模型与强化学习算法,天鹤 C1 拥有多模态感知、自主学习、规划与决策以及情感交互等能 力,可在物理世界中实现精准感知、空间推理并主动参与各项任务。

  软通动力自研的星云具身智能计算平台较常用的 X86+AI 芯片组合方案更具优势。多合一架构显著 减少了板间网络阻塞与通讯非实时同步的问题,能够实时精准地将计算结果传输至运动控制器。星 云具身计算平台与公司自研的天鹤操作系统和星云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深层次地融合,大幅度提高了机器 人的开发效率。

  软通动力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多家互联网头部企业的核心信息技术服务和计算产 品供应商之一,与头部互联网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软通动力与阿里巴巴自 2009 年展开合作,与阿里云构建起了全面的战略级合作,曾获得“阿里云外 包管理大会-卓越贡献奖”。软通动力与阿里云在制造、汽车、金融等多个行业开展了联合市场拓展, 并打造了多个联合解决方案,成为阿里云首批产业战略合作伙伴。2023 年 9 月,软通动力与阿里云 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一同推动产业新城、城市更新、智慧园区、AI 大模型与公共云等不同场景 的融合,助力产城管委会和各类园区的数字化转型。 软通动力与腾讯自 2011 年起展开合作,是腾讯 A 级供应商。2016 年 10 月,软通动力与腾讯云签署 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等领域中展开深度合作;双方在 SaaS 领 域也积极合作,帮助更多的 ISV、经销商和用户等形成良性互动,积极推动 SaaS 行业生态的建立。 软通动力是“腾讯金融云新智能生态计划”首批合作伙伴,荣获“2023 年腾讯数字孪生合作伙伴业务战 略合作奖”、“2023 年腾讯云年度合作伙伴奖”等。2024 年,公司与腾讯云联合打造了大模型、数据库 等产品和在线教育行业标杆案例。 软通动力与百度自 2013 年开始合作,是百度 A 级供应商。2023 年 7 月,软通动力与百度签署战略 合作协议,双方基于百度智能云文心千帆大模型为核心的产品/解决方案,在市场拓展、集成开发、 实施交付、运营运维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一同推动大模型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落地。2024 年,公 司荣获“百度智能云年度战略合作伙伴”并获得“百度智能云年度大模型创新突破奖”、“服务突破之星 伙伴奖”等奖项。其基于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平台发布的“梧桐·直播电商数智化工作台”成功入选 中国信通院《2024 大模型典型示范应用案例集》。 软通动力与字节火山引擎保持战略协同,慢慢地增加双方在资源、产品及能力方面的合作。除既有的 智能化互动与营销产品与解决方案的合作外,双方也在开展 AI 大模型相关这类的产品与应用的研发、数据 服务以及基于大模型(豆包)解决方案(智能知识库等)合作。 据 Omedia 发布的数据,字节跳动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境内英伟达人工智能芯片的最大买家。2024 年,字节跳动订购了约 23 万枚英伟达 Hopper 芯片,仅次于微软,排名全球第二。根据 IT 之家报道, 2025 年 1 月 14 日,山西政务服务平台消息显示,火山云太行算力中心二期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证获批,建筑设计企业为字节跳动旗下火山云(大同)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的总投资额达 45 亿元, 较一期项目的 28 亿元投资额进一步上升。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 307.5 亩,规划了 12kW 服务器机柜 15604 台,网络机柜 510 架,建设完成时间预计为 2026 年 5 月。对 AI 硬件的大力投资表明字节跳 动对AI领域的看好和全力发展,软通动力作为字节 AI 领域合作伙伴有望从中受益。

  软通金科是软通动力旗下金融行业的服务交付子品牌,以全栈数字化服务能力,向银行、保险、证 券基金、财务公司等金融客户提供各类技术服务,助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公司重点耕耘行业头部客户,依托云计算、大数据、微服务、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和文字识 别、语音语义视频识别等技术的长期积累,为客户打造统一的数字化交付平台,整合数据资产和业 务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对金融业务的赋能、以及信息化对业务的有效支撑。公司通过云计算、物联 网等技术打通金融行业和别的行业的数据壁垒,实现保险核心业务、财务公司核心业务、公司集团 资金管理、银行智能信贷全流程风控等业务场景,提升客户的业务增长、加强业务风控、增强业务 处理的智能化。同时,公司也通过大数据分析洞察用户行为和内外部数据的影子计算、AI 数据建模 等技术,帮助客户进行用户画像、营销数据 AI 模型,为客户实现客流增长、运营增效。目前,软通 金科的服务范围已经涵盖银行、保险、财务公司、长期资金市场、互联网金融和企业金融等多领域,客 户数量众多。 以软通金科为太平洋科技保险公司现有系统来进行云化和业务改造项目为例,软通金科帮助客户建设 了 8 平台、2 服务、3 工作台,最终实现了业务在线、服务在线、体验在线、运维在线的建设目标, 推进了保险数字化转型。使得太平洋科技保险公司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系统稳定性,新业务上 线%、业务中断次数降低 50%、故障解决时间降低 70%、整体资源投入节省 30%。